徐晓兰谈“圆珠笔之问”:制笔核心技术获突破
北京3月9日电 (记者 林春茵)对于“圆珠笔之问”这一中国传统制造业的隐痛,9日,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中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徐晓兰给出答案:中国在制笔产业核心技术等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机、载人航天、探月工程、量子通讯、载人深潜、高速铁路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,为何连一只小小的圆珠笔头都造不出来?2010年,徐晓兰带着同样的疑惑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。
3月9日,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,徐晓兰委员作《小小一支笔 谱写大文章》的发言。记者 富田 摄一组“尴尬”数据摆在课题组面前:中国逾3000家制笔企业,年产400多亿支笔,占全球八成市场份额;然而,仅以圆珠笔为例,九成笔尖球珠需进口,八成墨水从日韩进口,笔尖球座体的生产设备更是全部从瑞士、日本进口。
“一方面是钢铁产能严重过剩,另一方面,我国每年仍需进口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。”徐晓兰说,“圆珠笔之问”,拷问的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升级的难题。
在全国政协推动下,2011年,中国科技部拨专款5000多万元人民币力克“圆珠笔”难关。5年之后,已有三项核心技术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。2017年1月,太钢集团成功研发出圆珠笔头球座体所用的“超易切削钢丝”,更打破了圆珠笔头原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。
如今,国内企业完全掌握笔头钢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,2016年1至9月,已产出120吨合格的笔头钢;笔头生产设备取得突破,已研制出24工位笔头机,投入国内应用并出口马来西亚;国产墨水逐步推广应用。
“只有创新才能推动中国从‘汗水型经济’走向‘智慧型经济’。”徐晓兰建议,国家应根据差距和短板编制重点产业技术攻关目录,提供专项支持资金,并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。她还呼吁,社团组织和领军企业要勇克基础材料和制造工艺领域难题,敢用“自家货”。(完)
编辑: 友情链接: 百姓资讯网 海南之窗 南方资讯 黑龙江在线 安徽都市 |